永嘉科技驱动 “智囊团”共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制造”永嘉优势

用户投稿 7 0

“智囊团”共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制造”永嘉优势

永嘉科技驱动 “智囊团”共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制造”永嘉优势

专家赴永嘉泵阀企业现场调研。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专家赴永嘉泵阀企业现场调研。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永嘉科技驱动 “智囊团”共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制造”永嘉优势

中新网温州10月29日电(见习记者 周悦磊 通讯员 邵建新 汪学斌 范海国)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分会场—永嘉泵阀产业高峰论坛日前在浙江永嘉举行,海内外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永嘉当地泵阀产业,共话先进技术,共谋转型升级,共讨永嘉经济高品质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泵阀之乡”,永嘉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泵阀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以及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

永嘉科技驱动 “智囊团”共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制造”永嘉优势

会议现场。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永嘉当地产有泵阀产品4000多种,占中国泵阀产品总量的80%。其中,工业阀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产品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永嘉泵阀产业总产值达260亿元,该县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企业最集中、品种规格最全的泵阀产业生产基地。

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指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不够、科技经济融合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产业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

永嘉科技驱动 “智囊团”共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制造”永嘉优势

会议现场。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此,他建议,稳固产业基础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采取分类施策原则,形成可持续推进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话语权,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养优秀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

技术对接会上,来自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等单位的13位教授接过聘书,成为永嘉泵阀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团专家。

永嘉泵阀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智囊团”的入驻,为当地泵阀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浙江制造”永嘉优势提供了“他山之石”。

借势本次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连日来,多位专家教授走进永嘉,实地走访调研凯泉集团、伯特利集团公司、超达阀门公司和宣达阀门公司等当地泵阀产业龙头企业,针对阀门产业技术需求进行现场“把脉问诊”。

“这是最实实在在、最能体现峰会效果的一项工作,只有把技术对接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解决永嘉泵阀产业中的技术难题,为永嘉泵阀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次产业对接对公司今后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永嘉县委副书记、县长林万乐表示,近年来,永嘉泵阀产业在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创新引领、人才引领发挥不够,还存在诸多瓶颈制约。而本次论坛汇聚制造业顶尖专家和人才,其将会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理念、开阔新视野、拓展新领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完)

从温州永嘉“超百亿”成绩单看山区县工业突围

金朝丹、卢博、范海国、李彩云

山区县也能搞工业,资源小县也能发展好工业。

用不到5000亩的规上工业用地,实现超50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刚刚闭幕的温州市永嘉县两会上,一组数据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永嘉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达53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9.88亿元。永嘉成为浙江第七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破百亿元的山区县,2024年首次斩获全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天工鼎”。

永嘉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又是特殊的用地资源小县。“超百亿”成绩单背后,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当地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求索,打破用地桎梏,探索走出的山区县也能发展工业的“永嘉路径”。

大县小地

工业用地之困

走进瓯北街道东瓯工业区,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厂房和住房,也有崭新的工业高楼拔地而起……经过30多年发展,这个占地2575亩的园区,是永嘉最大的工业区块,正在进行一场“更新”蝶变。

“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永嘉工业用地特别紧张,所以我们老工业区的单体企业用地规模普遍较小。”永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斌坦言,存量工业用地少,可开发土地潜力不足,缺地是挡在永嘉工业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

永嘉县域面积全省第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特征显著,山地占比85%,作为百万人口大县,人均用地0.17亩、仅为全省的1/2。

同时,为保护楠溪江绿水青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永嘉一律禁止在楠溪江中上游发展工业。当地仅瓯北、乌牛、桥头、桥下等沿瓯江片区的镇街发展工业,并且,瓯北可开发利用的工业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多种因素叠加致使永嘉工业用地捉襟见肘。永嘉现有工业用地同比温州其他工业大县(市)明显偏少。

寸土寸金,寸土就得生寸金,考验着用地智慧。

永嘉规上工业用地4856亩,2024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225.7万元/亩,亩均税收38.5万元/亩,均创下省内山区县第一的佳绩。

近五年,永嘉实现工业供地2646亩,开工建设小微园6个、竣工小微园5个。2024年向62家“数据得地”企业供地(供楼)410.8亩。

全域治理

方寸之间腾挪

实现土地制约下的逆袭,永嘉秉持工业用地极限思维。

从2021年开始,东瓯工业区试点工业全域治理,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抓手,通过“执法倒逼、政策激励”双轮驱动,鼓励老旧改造、增资扩产、“退二优二”,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

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原厂区规划容积率低,土地利用低效,产业污染大、能耗大、安全生产压力大,停产后通过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将97亩厂房推倒建设鞋服时尚科技产业园,2022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容积率提升到4.23,实现年产值10亿元,效益比原来提升5倍。

工业全域治理中,永嘉探索“工业上楼”,率先制定“工业上楼”指南,全面放开容积率、厂房轻重工使用等限制。

“永嘉最大的支柱产业是泵阀,但泵阀设备通常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各地的泵阀厂房一般都是一层建筑为主。而永嘉以每层都是首层的标准,支持重工上楼,向天上地下要空间。”徐建斌说。

万扬高性能阀门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占地面积26亩,随着项目“下地上楼”,3栋8层建筑将容积率提高3倍以上,建筑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2026年投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

方寸之间做腾挪。永嘉还积极探索“数据得地、优地优用、滚动供地”模式,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建立了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制定工业企业“数据得地”项目专家评估实施办法和专家库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规上企业开展无感评价。

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发展需求,分阶段分规模实行供楼或供地。接下来,永嘉还大力推进“百企千亩”工业用地行动,力争2025年全县保障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

数实融合

数字化藏技于地

向土地要效益,就要藏技于地。

走进凯泉集团生产车间,卧式加工中心高效运转,所有零件实现一次性加工成型。“加工中心融合了以前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多道工序。”该公司副总经理邵奇介绍,数字化和机器换人,让工厂生产效率提升73%以上。

从2017年起,该公司就邀请某研究所作为技术顾问,在有限的土地上持续投入,做精数字车间,做到以小空间、大投入换取技术大跨越、产能大提升。目前,企业累计投资3亿元,创建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能工厂,以信息化手段赋能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管理。

让“一亩地”有最高产出,凭借数字化和技改,永嘉不断深化数实融合。五年来,全县新增工业机器人1013台,智能化技改项目580个,省数字化车间、省级首台(套)产品、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4个,数量居山区县前列。

坚持“传统产业+数字变革”为引领,近年来,永嘉锚定“传统+新兴”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围绕“3+3+N”特色产业体系,即泵阀、鞋服时尚、教玩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发力。如以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落地投产为契机,当地大力招引智能电网、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产业强县,上下求索,永嘉工业基本盘不断壮大,目前全县有规上企业691家,较2020年增长了63.9%,其中超亿元企业103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5家,均居全省山区县首位。

孜孜以求夺天工,“天工鼎”是全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此番也成为永嘉工业发展的有力诠释。

相关问答

浙江精嘉阀门有限公司的地址谁知道-一起装修网

浙江精嘉阀门有限公司的地址谁知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