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用户投稿 2 0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坐落在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有着“林都”之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就坐落于此,全球顶级的红松群落在这里蓬勃生长。

从2013年开始,当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经历了“收锯挂斧、人往哪里去”的彷徨,探索转型发展的阵痛期,逐渐迎来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停伐十余年后,伊春呈现出生态繁荣、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的崭新图景,一幅山、水、人共荣的长卷正徐徐铺展。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这是5月21日日出时分在伊春市金祖峰景区内拍摄的森林云海景观。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从“资源透支”到“生物多样性”

400万公顷的大森林连绵如浪、在风中翻涌,这里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生态坐标。春天嫩绿、夏天灿烂、秋天斑斓、冬天静谧,“林都”伊春以几十年的发展,写就一部绿色的宣言。

伊春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在几十年的森林开发历史中,为国家提供木材2.7亿立方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春林区陷入经济危机、资源危困,可采资源几近枯竭,这片林海一度面临“透支”风险。

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多年前的伐木号子早已沉寂。停伐十余年后,伊春的生态账本令人惊叹。森林覆盖率达83.8%,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是红松原始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粗大的红松在这里随处可见,一人环抱也只能抱住它的一小半。职工崔健华说,伊春被称为红松故乡,现在通过轻基质育苗、苗木嫁接,可以更快速地繁育红松林,同时发展红松籽产业。

崔健华的祖父采伐红松,父亲保护红松。“我们这代人更要守护绿水青山,让红松林变得更有生机。”崔健华说。

近些年,伊春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创新设置4个生态县,统筹设立7个森林公安分局,全面优化了生态功能区划。伊春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公里,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

从森林深处的梅花鹿,到湿地里的白头鹤,众多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并且逐渐繁衍壮大。近些年,伊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遗余力,各类自然保护地占林业施业区面积30%,其中有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等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就有12个。

为了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伊春市还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统筹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全面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伊春森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采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造林等新技术,促进补植造林提质增速,截至2024年底,共打造轻基质网袋育苗基地12个,累计培育苗木2.52亿株。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近日,春季北归黑龙江省的东方白鹳迎来了繁育期。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新华社发(李拥军 摄)

从“木头财政”到“绿色经济”

眼下,伊春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绿林苍翠、松涛阵阵,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在公园附近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生意红火。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每天早早开始忙活起来,切肉、择菜、做饭……“为了让游客吃上林区的美味,一家人从早忙到晚,辛苦但很快乐。”刘养顺告诉记者,很多游客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游玩后,来到自家的农家乐品尝林区特色食材,很多都是回头客。

“过去扛着斧头、油锯上山,现在坐在家里搞旅游服务,如今一年的收入,抵得上过去好几年。”刘养顺深有感触。

这样的转变始于2013年,林业工人曾直面转型阵痛。刘养顺回忆,数万林业工人陷入迷茫,不知该靠什么生活。

十余年的破局之路,伊春以“生态优先”重构经济逻辑。像刘养顺一样,依靠旅游致富的林场职工还有很多。近些年,伊春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出彩出圈,聚焦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保生态”与“富口袋”的双赢之路。2024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76.2%,为历年最高。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前靠卖树计件的木材企业现在搞起了各种模式的转型经济。

“停止采伐之前主要以卖大木头、卖原料为主,停伐之后,我们才开始上山刨树根,钻研木艺产业。”伊春美江木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美江展示了一幅木拼画。“这幅作品叫《绿水青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工艺上引入了现代科技,像激光定位切割技术,让雕刻更精准、更高效。”他说。

过去林下经济是靠天吃饭,现在以转型谋发展。伊春坚持壮大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特色产业,提升绿色矿山、林木加工和新能源优势产业,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新引擎,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

伊春市抓住生态产品价值,扎实推动生态产品尽显其值。目前,已建立资源转化核心项目库,入库项目79个、总投资930.33亿元,推动产业发展向“新”逐“绿”。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这是5月20日日落时分拍摄的伊春市伊美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从“伐木工”到“护林人”

清晨五六点,深山的雾气还没有散去,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护林员刘同涛已背上红外相机,踏着露水走进森林管护区。“一方面要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还要注意附近的野生动物出没情况。”刘同涛说,护林员的工作很枯燥,但很有意义。

刘同涛告诉记者,“林区的转型让大家对绿水青山有了重新的认知,这里有很多转型成功的例子,有的以前是伐木工、木材检验员、运输工等等,现在都找到了新的事业,收入也越来越多。”

从“砍树人”到“护林人”,从以林兴业到以绿生金。近几年,伊春大力破解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问题,持续巩固提升165个产业帮扶项目,让职工群众就业不离乡,就近有钱赚。

在伊春永达木艺车间,北沉香在雕刻刀下化作精美的木雕。负责人张桂侠举起一个摆件:“过去用它引火,现在成了文创‘黑马’。”她创办的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上千人次,孩子们在林间学习传统工艺,亲手制作木艺品。

据统计,2024年,伊春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9.1%、241.7%、230.2%,伊春森工集团人均月工资达到5354元,比集团组建前增长85.71%。

伊春以改革之笔细描高质量转型发展绿色底色,向美而行、向新出发。十余年的转型,一代代林区人在绿水青山间刻下了新时代的发展密码,生态“含绿量”终成发展“含金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工业“关节”里的硬核突围——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工业“关节”里的硬核突围——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

在中国工业版图中,有这样一家企业,用轴承“转动”大国重器、“转”出市场话语权——

洛轴集团,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70多年深耕轴承制造,自研自制的多个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

近年来,随神舟飞船叩问苍穹,伴盾构机掘地潜行,助海上风机发出绿电,洛轴始终向新而进,把“卡脖子”短板一点点变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板,老企业的突围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做产业链的“填空者”

夏日洛阳,地铁疾驰,呼啸而过。新装配洛轴轴承的地下“巨龙”,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穿行。迄今,这辆洛阳地铁2号线0217车已安全行驶24万公里。

2022年4月,洛轴启动实施地铁车辆轴箱轴承自主化研制项目,历时两年完成装车运用考核试验,伴随着“洛轴造”一路应用,地铁产业链国产化的“关键拼图”不断补齐。

轴承,工业的“关节”,作为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能力,关系着国家工业水平。

产业大厦不能建在别人的地基之上。特别是盾构机、载人飞船等重大装备领域,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造出质量、精度要求极高的轴承。“补短板”之路,历经几多艰辛、几多坎坷。

6月,骄阳似火。洛轴技术中心,为满足跨海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新一代12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轴承工业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穿越山海的重器,勾起跨越时间的记忆。

“人家说,你们拿回去吧,就算不要钱,我们也不敢用。”想起过去推销盾构机主轴承的经历,洛轴集团盾构机主轴承设计师周琳五味杂陈。

盾构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上仅有几家公司掌握这样的能力,主轴承资料都被严密封锁。设计、制造、润滑、试验……洛轴历尽千辛万难,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市场面前却不堪一击。

另辟蹊径,2012年开始,周琳和团队联系盾构机厂家,提出以低价承担使用过程中的检修工作,从一个小滚动体开始,从查找缺陷、修复问题切入,一点点摸索验证。

盾构机深埋地下,闷热潮湿。4年间100多套轴承检修下来,周琳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被汗水浸透的日夜。日复一日的地下“学艺”,洛轴人逐一突破技术难题,掌握了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也正是从替换小部件开始,一步步赢得了客户信任,敲开整机应用的大门。

“今天,洛轴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已经完成在3米级到12米级盾构机上的施工应用,可靠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1/3。”洛轴集团总经理助理董汉杰介绍。

一轮轮轴承转动,一年年产业突进。

2023年,多款关键轴承产品护航“神舟家族”飞行;2024年,产品成功配套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精度创下同类型国产轴承新纪录;如今,相关高铁轴承通过台架试验,每分钟300转的CT机轴承启动研制……瞄准前沿领域不断冲锋,洛轴逐一打破国外垄断,用中国轴承“转”起中国装备。

“2010年起,从事铁路轴承研发至今”——一行简单的简历,是洛轴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师董美娟对这份事业最深情的标注。

“补短板,说到底要靠坚持,每个人的坚持。”董美娟感叹,高铁轴承研制中,从材料研发、结构设计到技术验证、装车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每每想放弃时,看着窗外高铁飞驰而过,就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再等等,快成了’。”

不舍微末、不弃寸功。今天,洛轴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港机船舶等领域,印证了坚持的分量。中国轴承工业一个个“从0到1”的突围,见证着填补产业空白的坚实步伐。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做创新链的推动者

以轴承为代表的基础件,不仅关系着产业链安全,也在产业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

当全球技术变革对轴承发展提出新要求,在一些新兴领域,国内轴承企业拥有了和国外同台竞技的机会。观潮流、谋创新,抓紧锻造长板,洛轴一路向前。

2024年9月,全球批量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装机。

这台机组的偏航、变桨两个部位的轴承由洛轴自主研制,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大功率发电,要让上百米长、重量以吨计的风叶灵活旋转,主轴承的载重力、可靠性必须向“极值”突破,在全球范围鲜有先例可循。从首台16兆瓦风电主轴承下线,到配套全球批量装机的18兆瓦风电机组,洛轴一步步向产业前沿挺进。

“拓荒”是更为艰难的耕耘。16兆瓦风电主轴承研制时,大到结构设计,细到关键工艺,都面临着“0到1”的突破。

以保持架为例,3米多的轴承旋转一圈,波动幅度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对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国际通用的焊接方式并不适用超大规模架体,因为每一个焊接点都可能变成一个风险点。

在最初的方案上“摔倒”无数次后,洛轴集团技术中心风电轴承项目负责人练松伟决定换个路子——放弃焊接、“一体成型”。

“有时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但捅破它却需要时机。”他说,在查看别的工序时,团队无意间发现热胀冷缩或许可以实现“无痕”嵌入。“当时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啥也顾不上,马上奔回去试验。”

经过反复验证改进,洛轴最终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采用热胀冷缩工艺的“一体成型”方法就此“写”进大功率风电轴承的制造中。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就大胆探索。

2023年6月,洛轴16兆瓦风电主轴承实现装机,不仅创下当时全球风电单日发电纪录,此后更经受多次台风考验。一次次向行业纪录冲刺,企业赢得了话语权,在国内风电主轴承市场份额达40%以上。

下好先手棋,要突破技术“极值”,也要把准产业升级的方向。站稳国内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市场,是又一场向新的奔赴。

2021年,面对传统汽车轴承订单下滑,洛轴敏锐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必须快速转型。在仅有2家新能源车企订单的情况下,洛轴大手笔投入研发、扩充产线。

从2022年起,投资8亿元升级轮毂轴承制造设备;几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汽车轮毂都拆解研究了个遍……“为了降低摩擦系数,仅润滑脂一项就试验了上百种。”谈及对新赛道的投入,洛轴子公司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晶明直言“全力以赴”。

通过建立快速设计、快速生产机制,洛轴把握住了先机。2021年,企业全年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产值1.4亿元;2024年,1个月就突破了1亿元。

今天,智能化浪潮带来了颠覆性变革。聚焦前沿,洛轴创新触角不断延伸。

与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合作,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智能技术,开发具备自感知、自执行的智能轴承;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实现模拟仿真……洛轴将技术攻关之路一步步“修”到更上游、更前端。

“还要整合更多力量,环环相扣地奋勇向前。”洛轴集团董事长王新莹坚信,“只有跑在前面,才能决定方向。”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5月22日,自动导引车在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做更高品质的“雕刻者”

今天,中国轴承市场规模已突破2300亿元,洛轴也发展到能够生产9大类3万多种产品。新起点上,如何打造新优势?

追求大批量的稳定性——这个洛轴人频频提及的专业术语,道出面向未来的发力点。

“把1件产品干成,说明设计过关;把10件产品干好,工艺过关了;100件产品都能稳定做好,过程控制才算过关。”在王新莹看来,市场竞争以质取胜,更好的品质不仅意味着更好的技术、管理水平,更需要生产体系的全面提升。

以“数”为尺,一场质量效益变革加速推进。

车间装上“大脑”、机械臂能“思考”、生产线走进“云端”……洛轴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设计、选材、生产、交货全流程被“数”赋能。

看着自己16年的“经验值”,变成实际操作的数据值,技术工程师宋海涛直言,被“数”加持后的“手劲”更稳了。

当匠艺被“量化”,匠心得到了更好的传承。通过开发轴承生产、应用软件,用经验“喂”数据,用数据校正经验,不仅产品合格率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生产一套大轴承,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下线时间压缩了一半。”宋海涛说。

乘“数”而上,近年来,洛轴投资超10亿元对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研发环节,建立起应用于不同主机的载荷谱,让重大装备轴承创新更靠“谱”;在管理环节,建立大数据中心,以精益管理严控质量……

延“链”发力,将品质“雕刻”进每个环节。

今年追加1000多万元投资,建设最新试验机——在洛轴技术中心,从自研自制试验设备起步,开启新一轮海上风电轴承研发征程。

“实验的精度每提高一个点,产品的质量就会向前一步。”洛轴集团总经理于海波坚信,海上风电发展,配套设备要走在前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为的就是更好校准技术方向。

与钢铁企业合作,探索建立自有材料体系;从设计起步,与主机厂共研共创;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每一环节……扩大链上“朋友圈”,洛轴发展一步步向深、向实。

5年来,企业研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30项。推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三个转变”,以效率为中心进行业务考核,薪酬向技术、营销和生产一线倾斜……以改革促变革,不断激发起向新求质的活力。

“经营企业玩不来虚的,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王新莹反复提及,不论做到多大、走到多远,要始终专注极致、扎实攀登。

洛轴新厂区,“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金字标语生辉,诉说着这个“70年老店”的壮志雄心。智能产线上,又一批高精度的轴承产品完成装配流程,“整装待发”……(记者张辛欣、张研、周圆、韩朝阳)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5月22日,机械臂在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5月22日,工人在洛轴集团主轴车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江苏绿点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点绿成金”?答案在“林都”伊春

5月22日,工人在洛轴集团风电三车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相关问答

绿点集团是做什么的?

主要是做消费类电子产品的。1、绿点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机机壳零组件供应商,提供从设计、开发、生产、装配、系统技术支持,甚至到最终用户分...

苏州绿点科技厂子怎么样?

很好,靠谱,苏州绿点科技厂是一家私人工厂,主要生产代加工各类电子原件,产品远销国内外,同时,工厂常年招收各类优秀技术工人,上五休二,提供食宿,加班有加...很...

绿点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怎么样?

成都绿点科技有限公司是2010年05月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成都绿点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电子产品与电子元...

昆山绿点电子厂怎么样?

昆山绿点电子厂很好,是一家以研发、制造、销售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性企业,公司立志于为用户提供各种高可靠、电气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套设备及电气原器件和服务...

绿点科技(无锡)有限公司里面的工作女生干的重吗?

女生一般坐着,算是比较好的。关键得看你被分配到什么车间,不过一般不会让女生干重活,因为重活都有男生干女生一般坐着,算是比较好的。关键得看你被分配到什...

苏州绿点科技ipqc怎么样?主要是做什么?

苏州绿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代工手机机壳之零组件的厂家,主要生产专业代工oem及专业代工及设计odm多家大厂通讯等手机机壳之零组件。工作相对轻松,长白班...

无锡绿点科技在招聘CNC技术员,有没有人知道那里到底怎么样啊?

里面说好不好,说坏不坏。中等。工资开不高的,加班是20小时后开始算加班,但是会强制你调休。做时间长了就感觉不行。对于初入道的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里面有...

无锡绿点精密是做什么的?

无锡绿点电子厂位于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世界知名手机大厂最信赖的供应商之一,主要产品为专业代工OEM及专业代工及设计ODM多家世界级大厂通讯等手...

去绿点科技怎么乘公交车啊?

没有公交线路到达。清扬乘坐公交23路(翻牌2元)、24/K24路(1元/2元,使用太湖卡)、81/K81路(1元/2元,使用太湖卡)到辅仁中学站下车,到路对面公交站台换乘...没...

苏州绿点新厂怎么样?

嗯,苏州绿点的下雨还是比较好的,他在清场,当然在也是不错的啊,就是你看方不方便过来啊?交通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选择嗯,苏州绿点的下雨还是比较好的,他在清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