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新能源学院
4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成立大会 在南望山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教授多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李根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王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长揭建平,校领导黄晓玫、王焰新、王华、刘杰、唐忠阳、李建威、王力哲,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文武,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的专家代表,学校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新能源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2个校区,南望山校区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未来城校区坐落在武汉“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未来科技城。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居前列。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前1‰,地球科学进入前1‱。有23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新能源学院
新能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23年新建的校内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院面向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能源领域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以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科技创新为牵引,以“本、硕、博”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纽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优势科研单位和领军企业联合共建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合作平台,探索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高校新能源工科建设新模式,目标是成为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引擎。
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行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传统能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将以此次成立为起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国际合作,致力于解决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一批批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卓越实践能力的新能源领域复合型人才。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学院将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选哪个?
湖北面积不算大,人口不算多,但高等教育资源雄厚,高校众多,金字塔尖的大学也不少,有两所985工程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五所“211工程”大学(不含985):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面积约18.59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14位。湖北常住人口为5838万(2023年),户籍人口6121万(2023年)。
武汉位于湖北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在长江、汉江交汇处,面积约8569.15平方千米。武汉常住人口约1374万(2023年),户籍人口约944万(2023年)。

湖北的顶级大学集中在武汉,武汉的大学有个特色,几乎每个学校都坐拥一座山或一个湖,比如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和东湖,华中科技大学和喻家山,华中师范大学与桂子山,华中农业大的狮子山和南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湖等。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两所“985工程”大学之一,各省分数线都相差不大,实力也是伯仲之间,高考要选哪一个呢?我们先来看下基本信息。
***武汉大学***
【简介】
武汉大学(WuhanUniversity),简称武大(WHU),教育部直属高校。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里程碑】
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时期创办自强学堂。
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名片】
一流大学(A类)
“985工程”大学
“211工程”大学
【校训】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地理】
学校有2个校区:主校区(文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校区,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师生】
现有专任教师3862人,其中正副教授3086人。
现有普通本科生29450人,硕士研究生20085人,博士研究生8616人。
***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中大、华科大(HUST),教育部直属大学。

【里程碑】
1952年,成立华中工学院,集中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
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
【名片】
一流大学(A类)
“985工程”大学
“211工程”大学
【校训】
“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地理】
华中科技大学地处湖北武汉,校园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东校园和西校园)、同济医学院校区,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
【师生】
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5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545人 ,其中普通本科生29625 人。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选哪所?】
两所大学实力接近,不过专业各有特色。如果学文科相关如法学、哲学、历史、地理等专业,武汉大学稍好一些。

如果学理科机械、光学、电气、计算机等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稍好,当然武汉大学的物理、测绘、软件工程也是不错的。
如果学医的话,华中科技大学的同济医学院,是以同济医科大学为基础的,实力比较强。

除了这两所“985工程”大学,武汉的五所“211工程”大学也相当不错,我们来看下。
***武汉理工大学***
【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武汉理工(WUT),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

【里程碑】
1898年,创办湖北工艺学堂。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
1946年,创办国立海事职业学校。1993年,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58年,创办武汉工学院。1995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2000年,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名片】
“211工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校训】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地理】
学校位于湖北武汉,现有3个校区: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
【师生】
现有教职工5360人,其中专任教师309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70人,副教授1448人。
现有在校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
***华中师范大学***
【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CCNU),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

【里程碑】
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包括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
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名片】
“211工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校训】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
【地理】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有桂子山和南湖2个校区,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

【师生】
现有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
现有本科生19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CUG),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共建高校。

【里程碑】
195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2005年,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名片】
“211工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校训】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地理】
学校位于湖北武汉,现有2个校区: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7.5万平方米。
【师生】
现有教职员工3400余人,其中教师1943,教授511人、副教授946人。
现有在校学生3.4万人,包括本科生1.9万人、硕士研究生1.2万人、博士研究生0.2万人。
***华中农业大学***
【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或华中农大(HZAU),教育部直属高校。

【里程碑】
1898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
1950年,更名为湖北省农学院。
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
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名片】
“211工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校训】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地理】
学校位于湖北武汉,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
【师生】
现有教职工2952人,其中教师1698人,教授568人。
现有在校学生32982人,其中本科生19022人,硕士生10566人,博士生3394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大(ZUEL),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里程碑】
1948年,创建中原大学。
1953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学、中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分别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
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
1971年,更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
1978年,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
1984年,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
1985年,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
2000年,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名片】
“211工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校训】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

【地理】
学校位于湖北武汉,现有2个校区:南湖校区、首义校区,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
【师生】
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900余人。
现有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
相关问答
东湖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学院
[回答]东湖学院是民办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为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湖北省深...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在什么湖旁边,反正跟东湖没什么关系吧?
武汉大学本部在珞珈山,你说的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但也不是在东湖那里,在江夏区的汤逊湖旁边,离南湖较近,至于怎么搭车的话,从武昌火车站达901、905、908到...
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区多少亩?
东湖校区占地210余亩,校舍面积16万余平米,固定资产2.3亿元,建有设备齐全的计算机实验室、语音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模拟实验室、电化教学中心、闭路电视系统和...
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好不好?
挺好的。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位于咸宁市嘉鱼县田野大道与诗经大道交汇处,紧邻武深高速嘉鱼东收费站,离武汉主校区约60公里。学校一期工程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
武汉三本院校有哪些
[最佳回答]武汉三本学院:排名学校名称人气值572武汉大学东湖分校112563611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100188646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94149685华...
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是本科吗?
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是本科。武汉东湖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武汉、嘉鱼两个校区。其中,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位于湖北省咸宁...
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区是几本?
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区是湖北省内的三本院校。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区是湖北省内的三本院校。
武汉东湖学院今年新生去新校区吗?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武汉东湖学院今年新生将去新校区。新校区的建设和准备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新校区较之老校区更加现代化和完善,提供了更...
武汉东湖学院属于几本?
按现在的划分应该是本科,没有几本之分。但早些年的东湖学院还叫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时是三本,后又归于二本类,現在属于本科,按湖北省本科分数线划分来说应属于特...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不是公办院校?
不是公办,是民办的。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和武汉东湖学院其实是同一所学校。以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个人投资集团和武汉大学一起合作办的学校,现在很多学校都改制...